新華網:安徽推進環境整治提升鄉村“顏值”
發布日期:2016-09-26 瀏覽次數:403
新華網合肥9月20日電(記者 楊丁淼)一片方塘清澈見底,一條小溪潺潺流過,青磚黛瓦的徽式建筑,在遠處群山的掩映下格外雅致……在安徽省南陵縣煙墩鎮,來度中秋小長假的城市游客為眼前的風景沉醉。
然而,兩個月前這里剛剛受到洪水侵襲?!巴臧l了這么大的水之后,河里飄的塑料瓶、枯枝爛葉和生活垃圾只能靠風刮?!痹跓煻真傡\里村住了一輩子的61歲老人謝松林,對昔日的鄉村環境感觸頗深。
如今,洪水過后,在農村清潔工程的推動下,相關鎮村迅速開展環境整治,并且以周為單位進行評分對比,受影響的河道兩岸很快恢復了醉人的“顏值”。
靄里村正是當下推進農村環境整治的縮影,記者跟隨安徽省人大城鄉建設環境與資源委員會組織的“江淮環保世紀行”采訪發現,安徽已從曾經的“垃圾靠風刮,污水靠蒸發”向主動作為、系統推進轉變。
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,農村環境面臨的形勢日趨嚴峻。很多農村面臨“垃圾圍村”,畜禽養殖造成污水橫流,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導致農業面源污染。
為解決農村環境中的垃圾和污水問題,安徽省多次部署,各地政府整治力度空前。安徽省住建廳近期發布的《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方案》,明確要求保護鄉村肌理,加強傳統村落保護,開展農村垃圾和生活污水三年治理行動,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。
安徽省人大城建環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,針對鐵路沿線、公路沿線、江河沿線及城市周邊、省際周邊、景區周邊的“三線三邊”整治工作經過3年的推進,已進入全覆蓋階段。
此外,安徽部分地區還通過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,破解“垃圾圍村”頑疾。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公開招標專業保潔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,解決了農村垃圾面廣線長,構成復雜,收集轉運難的問題;黃山市休寧縣探索設立“垃圾銀行”,鼓勵農民收集廢舊玻璃瓶和農藥包裝、電池等垃圾到廢舊回收點兌換生活用品。
記者采訪中發現,一種太陽能污水處理設施已經在農村投入使用。在寧國市甲路村村口,一片小花園尤為引人注目,這里鋪著草皮,種著花草,還鋪上了供人散步的石路,而這里就“藏”著一座污水處理站。
污水處理站負責人陳萬偉告訴記者,村里家家戶戶的生活污水,都往外排到污水管網,流進污水處理站,太陽能設備能夠提供電力來源,采用的污水處理技術與污水處理廠完全一致,由于農村收水量較小,這種小型處理設施更加適合在農村推廣。
“美在家門口,垃圾都掃走?!边@曾經是老人謝松林多年的心愿。如今,他的這個樸素的愿望已經變成現實。